青走百村(企)㉝|“行走白墙黑瓦间,振兴美丽新乡村”——JJB“屏南县古村落传统文化保护”实践队走进宁德屏南开展调研活动

发布者:孙维鹏发布时间:2024-07-18浏览次数:12

为积极响应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要求,深入了解屏南县在传统村落及文化保护方面的诸多成果,76日至710日,屏南县古村落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实践队深入屏南县龙潭村、四坪村、厦地村和漈下村,围绕古村落的文化保护与传承开展调研与采访活动,挖掘当地传统文化保护的成功经验。

一、传统与现代融合探索的“龙潭模式”

龙潭村曾经是一个人口稀少的古村落。2018年时,龙潭村常住人口不足100人,仅有二三十户,村庄几近荒废。而如今,龙潭村已有3121700多人,常住人口达到六七百人,新增了40户新村民,2023年村财收入达到60万元。

龙潭村的振兴与以林正碌和陈忠业为代表的一批新村民的努力息息相关。陈忠业曾在福州从事平面设计工作,七年前回归家乡,怀着保护老屋和重振村庄的初心,披荆斩棘,克服了重重困难。他通过与屏南县传统村落文创产业项目总策划林正碌携手合作,引入绘画文创设计,逐步扭转了村庄的经济局面。然而,龙潭村在发展进程中也面临着村民意识存在局限以及新老村民理念产生冲突的问题。部分村民着眼于个人利益而忽视集体利益,过度竞争,致使游客的旅游体验不佳,顾客回头率大幅降低。

陈忠业指出,村庄发展需要人文关怀,而非仅仅着眼于经济利益。他提议,村庄能够实现艺术、黄酒和人文关怀的有机融合,以提升村民的生活质量和村庄的整体发展水平。历经几番探索,别具一格的乡村振兴龙潭模式渐趋成型。

二、文创引领四坪村振兴

20201119日,由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执行院长温铁军教授和屏南县政府合作成立了屏南县乡村振兴研究院,推进“我在屏南有亩田”项目,并积极对接学校,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四坪村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

在乡村振兴实践过程中,村内大力推广“工料法”,不仅节约了开支,也提升了工程质量。在屏南县传统村落文创产业项目总策划林正碌老师的带领下,村里开展了文创行动,旨在解放人性,放松心情。屏南县乡村振兴研究院人才工作站管理员郭稷昕指出,年轻人回乡创业需要找到自我认同,并与村庄的需求相匹配。四坪村通过引导新村民与老村民和谐共处,营造了良好的乡村氛围。四坪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潘家如表示,未来四坪村将利用自然资源,发展高端文创民宿和智能停车场项目,建立完善商业体系。

三、薪火相传、赓续守望的传统模式

实践队还走访了稷下村和厦地村,这两个村庄以其石砖黑瓦、溪水潺潺的自然风光,展现了典型的古村落特色。两个村庄在保护传统文化和发展乡村旅游方面不断探索,力求在保持传统风貌的同时,推动经济发展。在积极发展文创和旅游项目,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回乡创业。传统文化的保护与现代化发展之间的平衡,成为了村庄振兴的关键目标。

通过此次调研,实践队员们收获了诸多关于乡村振兴的启示与认知,更为深切地体悟到了乡村振兴事业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强化了投身于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同时也为今后更出色地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积攒了弥足珍贵的经验。











【责任编辑:林梦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