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走百村(企)㉜|传承文脉焕新村,创新举措谱新章——JJB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实践队赴南平市延平区开展社会实践

发布者:孙维鹏发布时间:2024-07-18浏览次数:11

710日,竞技宝官网首页登录入口赓续文脉铸乡魂,乡村振兴绘新卷——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实践队前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实地调研当地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相关举措。

文化传承展新颜

实践队首先来到延平区特色农产品展示馆,这里汇聚了地方优质特色产品,如竹制品、柑橘、蜂蜜等,吸引了众多客商前来洽谈合作。展示馆不仅是产品推广的平台,更是促进产销对接的重要桥梁。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展示馆已累计吸引外来客商360余人次,促成合作意向90余项,推动了农特产品的价值转化和效益提升。

据悉,延平区以创新驱动乡村振兴,通过建设乡村振兴数字服务平台和电商产业园,实现了资源资产、人才培养和市场拓展的有效整合。乡村振兴会客厅成为展示特色产品、拓展交流服务的新窗口,为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非遗文化展新篇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文化自信、文化振兴,是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支撑。”实践队首先参观了位于炉下镇的茶洋窑陶瓷文化馆,展馆通过茶洋窑文化体验游,完整展示茶洋窑非遗制作工艺流程,让前来的游客亲身体验茶洋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这一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的模式,为乡村振兴增添了文化自信和活力。

下午,实践队前往茫荡镇里溪山庄,深入了解千年遗珠凤咮砚非遗文化。据介绍,凤咮砚是北宋时产于南剑州(今福建南平市)黯淡滩的文房名砚,被北宋文豪苏东坡命名为凤咮砚,并得到苏东坡的极高赞誉,宋代以后凤咮砚断产。近几年经过多方努力,寻找石材,在延平区黯淡滩找到凤咮砚石材,凤咮砚的雕刻技艺得以复兴。郑世阳先生作为当地的技能类科技特派员,带领团队积极推广凤咮砚文化,打造了多件精美作品,其中《寒江独钓》更是荣获多项国家级工艺美术奖项。

通过与郑世阳先生的交流,实践队了解到郑世阳先生受到家庭木雕艺术的深刻影响,已从事木雕艺术三十余年。自2015年起,他开始在南平黯淡滩寻找制作凤咮砚的原材料——南剑石。多年来,他不断参加雕刻职业技能竞赛,从木雕领域跨越到砚雕领域,致力于传承和发扬凤咮砚非遗文化。他强调,南剑石之所以成为制作凤咮砚的理想材料,是因为其光滑细腻的石身上带有淡淡的水波纹和点缀的金星,以及生动的俏色,不仅观赏性高,而且功能性和实用性兼备。

创新驱动展新机

在座谈会上,实践队与郑世阳先生的开展座谈交流得知目前他已在延平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当地有识之士合作,成立凤咮砚雕刻工作室,复原凤咮砚失传的技艺,挖掘凤咮砚的文化价值,打造延平南剑石凤咮砚品牌。会上,实践队员也结合所学知识为推广和传播凤咮砚非遗文化提出了一系列创新建议,包括发挥数字化力量,利用互联网平台和新媒体进行线上品牌建设和产品展示,以扩大凤咮砚的影响力。同时,结合旅游业推出凤咮砚体验游,让游客亲身感受制砚过程和传统文化的魅力等。相信这些举措能够有助于提升凤咮砚的知名度和市场接受度,为乡村振兴注入闽院青年的活力和力量。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调研,实践队员认识到文化数字化是非遗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有力手段,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这对于非遗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延平区的非遗茶洋窑和凤咮砚文化应当借助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抓住机遇,借助数字化力量,加大非遗文化的传播力度,助力乡村振兴。









【责任编辑:林梦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