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台工作的重要思想精髓,深刻体悟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关于“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议题,7月13日上午,JJB“学党史·看成就·悟思想·促融合——深化闽台农业发展”专项实践队走进莆田市,深入仙游台创园和湄洲岛开展调研实践。
妈祖故里·万世心香
莆田湄洲岛作为妈祖文化的发祥地,秉承“两岸一家亲”的理念,持续做好“通”“惠”“情”三大文章,努力打造心灵契合共创共享的幸福家园。近年来,湄洲岛深入践行“两个结合”,持续开展一系列妈祖文化活动,成为促进两岸文化交流、民族共情、血脉相承的重要载体,也一直被台湾同胞视为心灵原乡。实践队成员通过走访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妈祖祖庙、福建省台湾青年交流体验基地-平安里等地深入调研妈祖文化对民俗文化、弘扬妈祖文化“爱国爱乡”的精神内涵,进一步增进对妈祖“立德行善”精神的理解,推进两岸文化自信自强。
厚植情怀·福源仙韵
如今,妈祖文化已成为海峡两岸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精神纽带。从两岸文化共同体到两岸经济共同体发展,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台商台企来莆寻根扎根。近年来,仙游台创园管委会围绕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桥头堡”的目标,深入开展“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突出问题导向,优化营商环境,做到真情服务,让台商台农的项目落得下来、发展得好。
2009年5月,仙游台创园被原农业部、国台办批准为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在妈祖精神的感召下,仙游台创园创立了大陆首个台湾村,台创园始终秉持着“一园一特色,一区一产业”的发展理念,激发乡村振兴活力,推动仙游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台胞来莆发展。这里,不仅是台胞追梦筑梦圆梦的“工厂”,更是两岸同根同源同文同种的“故乡”。
仙游台创园管委会副主任傅加兴介绍到,园区推进各项惠台政策落地,坚持以惠促融,积极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围绕园区高质量发展、农业发展扶持、用林政策保障、项目用地保障、金融信贷服务、实体销售奖励等十二方面创新机制,定期与台创园中的台商台企进行一对一帮扶、积极为其协调解决种植技术、厂房建设、资金补助等问题,多举措全方位保障台商台企在莆发展。
深耕沃土·好“柿”发生
在仙游台创园中,涌现着越来越多爱拼会赢,敢闯会创的台商,而福建好柿多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陈勇舜就是其中的典范之一。来自台湾的80后青年陈勇舜,在父亲的影响下,选择“跨海”来到莆田仙游钟山镇,在山上当起“农场主”。
2016年,台湾青年陈勇舜跟随父亲来到大陆,父子俩齐心协力曾一度将纺织行业干的风生水起,但因产业技术的兴起让纺织业停滞不前,但这并没有打垮陈勇舜,他抓住机遇,很快便决定面向种植业转型升级,于是成立了福建好柿多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将台湾甜柿投入大陆进行种植,从此无数好“柿”便在这里发生。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做农业是个艰辛而漫长的过程,有些柿子果树种了要等上两三年,才会有收成。未来我想每年做一点项目,增加农场的一些配套设施和新兴技术,慢慢地让农场丰富起来。希望游客来这里有的吃,更有的玩。”对于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陈勇舜充满信心。他希望通过多地考察学习,并借鉴台湾务农经验,种植更多品种的果树,增设更多娱乐项目,将其打造成为市民的“大花园”、休闲娱乐的度假山庄。
“两岸一家亲,共绘同心圆”,新时代,妈祖文化是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桥梁纽带,更是助推两岸融合的重要连结。通过此次调研活动,实践队成员们进一步了解到在莆台商台企的发展情况,深刻意识到仙游台创园与台商台企协作共赢的发展机遇。实践队成员将以坚定不移的信念持续探索深化闽台融合发展之路,赓续民族融合之势,齐奏海峡两岸农业融合发展的新乐章。






【责任编辑:王帅】


